33年前,在“武汉地图外两厘米”的地方,诞生了一个简陋的新型机构——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。1部电话、6间厂房、600多平方米……这就是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全部家当。
33年弹指一挥间。从我国第一根光纤、第一个光通信国际标准,到第一款商用存储芯片、全球首款128层闪层芯片……一大批高技术核心产业在长江岸边蓬勃生长,催生出518平方公里的规划蓝图。
因“光”而“兴”,聚“光”成“谷”,当年的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蜕变为东湖高新区,被誉为“中国光谷”,成为全国10家重点建设的“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”之一,以及享誉世界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和宜业宜居之城。
2013年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光谷,对新时代高新区的改革创新提出了重要要求和殷切期望。他强调,要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,一些重大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攻坚克难。机遇前所未有,挑战前所未有。所有关键岗位、重要产业,都要有一份责任感、使命感。每个人都要在各自的岗位上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贡献。
新中国成立以来,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密集布局武汉。钢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都是武汉最大的支柱产业,承载着炽热的城市记忆。
上世纪90年代前后,武汉以“钢、车、机、新”开启新一轮产业调整,汽车、光电子两大产业奠基。
“与钢铁和汽车的产业使命不同,光谷的使命自诞生便具有双重性——既要抓科技,也要搞经济;既要能顶天,还要能立地。”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、武汉大学教授李光说,所谓“顶天”,就是要在科技创新上不断突破“无人区”,代表中国科技参与世界竞争;所谓“立地”,则是要探索破解“科技与经济两张皮”难题,将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,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。
过去30余年,几代科技创业者薪火接力,将光谷建成全国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、最大的光电器件生产基地、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和最大的激光设备生产基地。集成电路、新型显示器件、下一代信息网络、生物医药四大产业,入列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,数量与上海并列第一。
近年,全球、全国“首创现象”不断在光谷诞生:全国第一条主攻折叠显示屏6代柔性显示面板生产线、全球首款128层三维闪存芯片、全国首个400G硅光模块、全球首款5G折叠屏翻盖手机量产、全球首例手术人工血管光谷造、全国首台超高场动物磁共振成像仪……
如今,随着逐梦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、国家科技创新中心,东湖科学城、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等逐渐建成,“中国光谷”正迈向“世界光谷”。